疫情發(fā)生以來,騙子使出“花式詐騙”套路趁火打劫,有的謊稱有防疫物資騙錢,有的冒充“感染者”博“同情”、還有的混入家長群冒充班主任騙學費。
作為網絡用戶主力軍的90后,如今已成為被騙概率最高的群體,這是不久前天津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統(tǒng)計近年來電信詐騙的高發(fā)類型和目標人群得出的結論。天津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副院長許紹田分析,如今不法分子通過網絡詐騙已衍生出多種“智能化”手法,年輕人因其社會經歷有限、防范意識不足,成為受騙的“重災區(qū)”。
2月初,天津市某高校一名女大學生王菁菁(化名)報警稱,被冒充學?!盎瘜W老師”的騙子騙取了2835元。王菁菁是班里的學習委員,“化學老師”通過QQ群臨時對話框,告知她因防控疫情,開學后上課做實驗,需要買防護服,讓其去找班里的同學收費,每人45元。王菁菁班級里共有63名學生,她在沒有進行核實的情況下,就將2835元轉到了“化學老師”指定的銀行賬戶。事后,她才意識到自己被騙了。
警方分析,近期一些不法分子趁機通過班級QQ群、微信群聯(lián)系學生家長詐騙,且手法較以往有所升級。騙子利用QQ群非好友也能聊天的特點,進群將頭像、昵稱改為和班主任一樣后,與群內家長單獨聯(lián)系,以線上收費形式實施詐騙。警方建議學校負責人應盡快啟動入群驗證功能,避免陌生人隨意加入班級QQ群、微信群。如有人在群內收費,學生或家長可直接打電話核實后再繳費,避免上當受騙。
公安部國家反詐中心的數據顯示,截至2月29日20時,全國公安機關累計偵破利用疫情實施電信網絡詐騙案件9517起,累計涉案金額超過2.73億元。
天津警方提醒,疫情期間電信詐騙手段抓住不同群體的迫切需求,精準升級了詐騙手段。近期最高發(fā)的是賣口罩等防疫醫(yī)用物品類騙局;還有不少人利用學生上網課伺機行騙;此外有人利用部分群體收入不穩(wěn)定,發(fā)布虛假網貸信息實施詐騙。
這幾天,天津市河東區(qū)居民小李在網上看到貸款信息,與對方電話聯(lián)系,互加QQ后,對方以收取工本費、手續(xù)費、保證金等為由,讓小李向指定賬戶匯款后,將小李QQ拉黑。警方分析,疫情影響了不少人的收入,一些年輕人在為房貸、車貸、信用卡還款發(fā)愁。此時,一些不法分子便趁虛而入。
這類騙術的套路大致分三步,先通過互聯(lián)網、短信、微信以及其他社交軟件發(fā)布虛假貸款信息,號稱只需要提供“身份證”之類的信息就可以輕松拿到借款,引誘被害人上鉤并取得信任;再編織各種理由,提前收取借款人的費用,通常以平臺費、保證金等借口忽悠借款人上鉤;當借款人將錢打入對方賬戶后,騙子就得手了。
近年來隨著技術的進步,電信詐騙的犯罪手段正變得更加智能。天津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刑二庭庭長李冰表示,如今電信詐騙形成了惡意注冊、引流、詐騙、洗錢等不同環(huán)節(jié)勾連配合的完整鏈條,形成了電信詐騙的“新范式”。
值得注意的是,在電信詐騙的實施過程中,人工智能開始被用于群聊群控場景。通過詐騙網絡的深度學習,不斷訓練其模擬輸入和模擬點擊的操作能力,結合特定腳本,實現(xiàn)自動化操作。在自動化程序的幫助下,黑色產業(yè)團伙的犯罪成本大大降低,效率得到極大提升,獲利空間也不斷增大,幾十人的犯罪團伙便可在短時間內給數以萬計的被害人造成財產損失。
“現(xiàn)階段,電信詐騙依舊是網絡空間治理的頑疾。”天津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副院長許紹田表示,“電信詐騙犯罪數量和金額仍然處于高位?!?/p>
李冰建議,互聯(lián)網服務提供者要不斷加大安全建設投入、完善技術策略,加固安全防護屏障,有效阻斷電信詐騙的鏈路。
“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公眾也要提高防范意識,管好自己的‘錢袋子’。”李冰概括出6個字的防騙箴言“不看、不信、不為?!泵鎸o關的信息,不要看,不要信,更不要去操作。同時,公眾要提高個人信息保護意識和依法維權意識,一旦遭受詐騙,要及時尋求法律救濟,以盡量減少損失。